
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 联合国维和部队遭炮击,被迫开火击落以色列无人机!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7日,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报告称,当地时间10月27日晚间,联合国驻黎巴嫩的维和部队士兵,在黎巴嫩东南部边境的卡夫·基拉村,居然遭到以色列无人机投弹轰炸,又遭到以色列国防军梅卡瓦坦克的开炮射击,由于威胁严重,联合国维和部队被迫开火,击落了一架以色列无人机。
——【·边境惊魂·】—— 当地时间10月26日傍晚,黎巴嫩南部卡夫尔基拉村的边境线上,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巡逻队正沿着战壕推进。这支队伍里的法国籍士兵隶属于“达曼行动”序列,是联黎部队中负责快速反应的核心力量。
一架以色列国防军的无人机突然从以色列控制区升空,以距地面不足50米的高度掠过巡逻队头顶。这种挑衅式飞行持续了近十分钟,维和士兵用无线电发出三次警告均无回应。
在无人机转向瞄准巡逻队观测点的瞬间,法军士兵启动车载防空武器,精准击落这架侵入黎巴嫩主权空域的飞行器。 无人机坠毁的烟尘尚未散尽,新的威胁已然迫近。另一架以军无人机迅速补位,朝着巡逻队隐蔽的掩体投掷了一枚榴弹。
爆炸声响起的同时,远处山脊上的以色列梅卡瓦坦克炮口火光一闪,炮弹擦着维和部队的装甲车呼啸而过。现场法军指挥官立即下令进入一级战备,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。 ——【·颠倒黑白!·】—— 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纳达夫绍沙尼在事件发生两小时后,就在社交媒体X平台发布声明。他声称被击落的无人机只是执行“例行情报收集任务”,压根没有对联黎部队构成威胁,将法军的防御行动定义为“蓄意攻击” 。
对于坦克开火的指控,绍沙尼直接予以驳斥。他承认后续投掷了榴弹,但强调“只是针对无人机坠落区域”,坚称以军“从未向维和部队开火”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他反倒指责联黎部队的举动“威胁到以色列士兵安全”,是“赤裸裸的恐吓行为”。
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斯特凡纳迪雅里克当天深夜作出回应。他在记者会上展示了现场照片,明确指出以军行为违反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,既侵犯黎巴嫩主权,又漠视维和人员安全。迪雅里克特意提到,这已是本月第三次发生类似事件,此前以军的激光照射、鸣枪警告早已屡见不鲜。
法国外交部在次日凌晨发布谴责声明。声明直指执行任务的正是法籍维和人员,以色列的袭击“不可接受且极其危险”。一名法国外交人士向法新社透露,法国已通过外交渠道向以色列提出严正交涉,要求立即停止边境挑衅行为。 ——【·局势埋雷·】—— 这场冲突的根源,早已埋藏在失效的停火协议里。2024年11月27日生效的黎以停火协议曾约定,以色列需在2025年1月26日前撤出黎巴嫩南部领土。但临近期限时,以方突然以“黎方未履约”为由,将撤军时间延至2月18日。
到期后,以色列再度食言。以军以“保护北部居民”为借口,宣布在黎南部5个据点“无限期驻扎”。黎巴嫩政府多次提出抗议,要求以军全面撤出被占领土,却始终得不到回应。这种主权争端让边境地区的火药味日渐浓厚。
进入10月以来,以军的挑衅动作愈发频繁。月初的两起事件中,以军均向维和人员附近投掷手榴弹,其中一次造成一名观察员受轻伤。每次事后,以军都以“驱散真主党活动”为由搪塞,从未真正停止侵扰行为。联黎部队的多次谴责,在以军面前沦为“耳边风”。
法国在黎巴嫩的驻军历史已近半世纪,作为联黎部队主要捐助国,目前仍有近700名法军士兵驻扎当地。这些士兵装备的“部队指挥官预备队”本是应急干预力量,如今却频频成为袭击目标,足以说明边境安全局势已彻底失控。 ——【·维和机制遇考·】—— 法军击落无人机的举动,看似是单次防御反击,实则暴露了联合国维和机制的深层困境。维和部队本应是中立调解力量,如今却被迫卷入冲突。这种局面让其他参与国信心受挫,未来是否继续增兵或延长部署,已成未知数。
以色列的倒打一耙更让局势雪上加霜。以方将正当防卫扭曲为“蓄意攻击”,把袭击行为包装成“安全必要措施”,这种言论严重撕裂国际社会信任。联合国安理会虽紧急召开会议,却因各方分歧未能形成有效决议,调解工作陷入僵局。
黎巴嫩方面的反应同样值得警惕。黎政府已借机重申对南部领土的主权主张,真主党等武装团体虽未直接介入此次冲突,但已公开表态“将采取一切手段护土”。

配查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